搜索结果
请输入关键词搜索
著名经济学家李周研究员做客学院“青山讲堂”第四十九期
更新时间:2025-10-15 点击次数:280

10月15日下午,学院在南林大厦一楼MBA报告厅举办“青山讲堂”第四十九期学术报告会,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原理事长李周研究员莅临学院并做题为“中国生态经济学的缘起、进展及展望”专题学术报告,学院相关学科中青年教师及硕博研究生70余人参加讲座。报告会由学院院长杨红强主持。本次学术报告也是“南林经管建院40周年暨学科建设”相关系列学术活动的第五场专题报告


报告开始前,杨红强院长向与会师生介绍了李周老师的学术成就和重要学术贡献,并向李周老师汇报了学院打造“青山”学术品牌的初衷和多年来“青山讲堂”学术报告对学院科研方向的重要引领价值,诚挚感谢李周老师长期以来对我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给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接着,李周老师以中国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和展望为主线做了专题学术报告。报告分为五个方面,第一,报告以时间为主轴,回顾了1980年以来,中国生态经济学诞生的历史背景和代表性专家学者的学术贡献;第二,报告梳理了中国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阶段性特征,从生态平衡为底线、生态经济协调为核心、生态优先为选择的发展进程,厘清了中国生态学的学科转变规律和内在驱动机制;第三,报告系统介绍了生态经济学的基本架构,主要包括生态经济学的学科特点、生态经济模型、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自然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方法学进展等问题。第四,报告归纳了生态经济学与相关经济学的比较,主要包括生态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在理论基础、基本假设、运行机制、追求目标等方面的独特性,是重在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生态经济可持续问题、以及解决更高层次的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学科,强调生态经济学必须与生态可持续目标相结合,个人最优解必须与社会最优解相结合,经济理性必须与生态理性相结合;第五,报告就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的研究前沿问题给出方向和建议,主要包括,在理论方面要重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框架,在研究方法方面要创建竞争与合作相容的方法学,创建私有品和公共品融合机制,构建具有可比性的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方法,重视处理好生态服务价值与国民生产价值的关联性,提高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耦合性。李周老师强调未来生态经济学是一个特色学科人才培养的“富矿”,鼓励林业经济学科中青年学者要积极探索、挺膺担当,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经济学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多做贡献。


整场报告持续近两小时,参会教师就本次报告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杨红强院长代表全院师生对李周老师的悉心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勉励全体师生,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我院的智慧与力量。会后,李周老师愉快地与学院中青年教师代表合影留念。

(供稿人:丁振民、储淑媛;图片:梁敬波;审核人:杨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