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暖意氤氲,满院梨香沁脾。为传承中华传统养生智慧,拓展心理育人实践路径,11月4日下午,学院心理健康协会于白马校区竹苑餐厅3楼成功举办“白露为酿·秋韵养和”秋梨膏棒棒糖制作活动。辅导员徐畅与报名参与的同学共同开启一场融汇药食智慧与心灵滋养的温暖活动。

活动伊始,徐畅现场讲解了古法秋梨膏的文化内涵与制作技艺。从唐代宫廷的御用药膳,到寻常百姓家的润肺佳品,秋梨膏承载着千年的养生智慧。正值天干物燥,气温转凉的深秋时节,亲手制作一份润肺清燥、化痰止咳的秋梨膏,是对身体和心灵的润泽和滋养。从清洗、榨汁,到入锅慢火煮汁、反复过滤去渣,再到小火熬煮、收膏成型的火候把握,一系列的制作过程,也凝结着顺应时节、取用自然的智慧。


制作过程中,同学们默契配合,井然有序地分工协作,在慢火熬煮中见证了梨膏由稀转稠、由沸转静的美妙过程。从用纱布细细过滤梨渣,到持续搅拌防止粘锅,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专注与耐心,蕴含着情绪的良性疏泄,使压力和烦恼在劳动中得以转化。在传统秋梨膏制作的基础上,活动特别设置了“古法创新”环节——将熬制好的秋梨膏注入各式模具,巧妙转化为一颗颗秋梨膏棒棒糖,让传统膏方以更生动活泼的形式走进现代生活。参与学生纷纷表示,将食材从固态融化为膏浆,再亲手注入模具凝固定型,这一完整的过程不仅带来了成就与满足感,更实现了一次与自我、与传统文化的深度对话。

活动尾声,同学们不仅收获了自制的秋梨膏与棒棒糖,也将这份融合传统与创意的秋日礼物带回了宿舍,与更多人分享。一枚枚凝聚汗水与心意的秋梨膏,不仅是润肺防燥的天然良方,更是同学们共同协作,贴近心灵距离的见证。未来,学院心理健康协会将继续推出更多贴近生活、滋养心灵的主题活动,以传统智慧与现代实践相融合,在劳动与创造中传递温暖,共同陪伴每一颗成长中的心灵。


(供稿人:江可茹、徐畅\文,闫薇、徐畅\图;审稿人:赵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