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着力构建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动力机制
更新时间:2023-03-16 点击次数:4941

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江苏“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江苏既有基础条件和特色优势,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整体看,江苏自然条件优越,物种丰富,经济基础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有力,乡村产业类型齐全,科技创新驱动力全面提升,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但在农业比较效益、科技装备配套、品牌竞争优势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

当前,江苏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阶段,广阔的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大量消费升级需求又蕴藏着新的发展空间,从而形成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城乡融合发展所释放的持久动能将为江苏建设农业强省、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提供强大动力来源,具体表现为新需求、新主体、新产业、新技术和新体制机制五方面。我们应立足省情农情,主动把握时机,锚定新目标新定位,加强系统谋划,着力构建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动力机制,为全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积累经验、作出表率。

建立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优质产品供给机

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的消费内容和消费模式都在发生变化,从而不断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潜力,这些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拓展广阔空间。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显现,不仅有力提升了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也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面对这种新趋势,农业发展必须与扩大内需战略相协同,加快转型升级,一体设计“大食物观”下的农业关联产业,以适应新需求、拓展新需求、创造新需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不仅要调“优”产品结构,更要调“绿”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水平,以精致化、功能化为取向加快农业转型,真正把农业做细、做精、做特、做优,做成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建立以新型主体为核心的法人农业经营机

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不断增强其发展实力和引领带动能力,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是关系江苏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和必由之路。与传统的以自然人个体或农户家庭为单位为主的农业分散经营不同,法人农业是以市场法人为主体,依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等组织、链接小农户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土地上进行的商品化农业经营形态。虽然江苏小农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但各类新型主体发展迅速,正逐渐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骨干力量。建立以新型主体为核心的法人农业经营机制,需要加快培育各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引导新型主体以各种方式和形式联结小农户,实现法人化农业、市场化运作、品牌化经营,将现代生产要素导入小农生产中,逐步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格局,激发微观经营主体活力。

建立以新科技为驱动力的农业跨越式发展机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2013年至2020年间专利申请年增速为23.74%。2022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农业科技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最主要动能之一。实践表明,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对于发展起点较高的江苏而言,新科技将进一步助推农业跨越式发展,以“无人农场”“无土栽培”“无地农户”为代表的新型技术业态和经营模式将快速发展,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将更加明显,也对体制机制变革提出新要求。一方面,新科技能够降低农户的生产经营成本,促进更加合理地投入化肥、农药等要素,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另一方面,新科技可以更多实现要素高效利用和模式变革,发展精确农业、智慧农业,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更加有效支撑农业转型升级。

立以新产业为内核的富农产业发展机制

农业农村资源要素的组合利用方式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互联网+”“旅游+”“生态+”深度渗透并融入农业农村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催生诸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刷新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新产业、新业态是现代生产技术及管理要素与传统农业农村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深度融合的产物,可以通过创造出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模式,生成新的经济形态和商业模式,从而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大动能。近年来,江苏乡村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代表的一二产业加速融合,以农家乐、田园综合体等为代表的一三产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农业及相关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农业基础性、支撑性、战略性作用发挥更加充分。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深入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加快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乡村产业集群,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

建立以联动改革为引擎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内源性动力在于城乡融合发展,并需要依靠改革激活农村一切资源要素,加快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框架,不断增强新体制新机制的推动力。目前,江苏一些农村改革试点存在单兵突进现象,缺乏改革协同、试点联动和政策协调。各领域改革不配套问题仍比较突出,有些改革措施互相牵扯,甚至互相抵触,关键原因在于改革系统性、协同性、整体性不够,城乡改革缺乏联动。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江苏要发挥县域经济发达、城乡融合度高的突出优势,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着眼于全域统筹城镇和乡村、工业和农业,推进一批覆盖城乡的整体性改革。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产业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划边界,以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产业交叉融合、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为支撑,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结构一体、双向融通的政策体系。要把顶层设计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不同地区因地制宜探索,重塑城乡协同的结构优势、综合效能和整体效应,充分彰显乡村资源要素的内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