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召开院史编撰小组第五次工作会议
更新时间:2025-05-19 点击次数:482

为系统推进院史编纂工作,持续深入挖掘学院发展历程中的精神内核与文化积淀,5月16日上午,学院在一楼工会活动室召开院史编撰小组第五次工作会议,原校档案馆馆长、校史馆馆长、学院原书记杨绍陇,学院党委书记高强,院长杨红强,农林经济系教授贾卫国,学院工会主席、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谢煜,院办主任王红霞,院团委书记赵淑颖,组织员齐蓓和教学办主任顾意刚参加会议,会议由杨红强主持。

贾卫国和谢煜分别就1985—2000年、2001—2017年和2017年至今三个不同时期的机构设置与团队建设、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党的建设与群团活动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详细汇报。贾卫国通过档案历史资料图片、数据分析等形式重点呈现了在建院初期学院组织架构变迁、招生规模、人才培养、研究平台建设等领域突破性发展的历史细节。谢煜聚焦新世纪以来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社会服务贡献与国际合作交流等维度的突破。两位老师通过大量文献佐证与口述史料,生动还原了学院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奋斗历程。

杨绍陇对现阶段工作成效给予肯定,他认为两位老师编撰的材料史料详实、视角多元,他结合自己在任期间的工作积淀,通过访谈老教师和交叉对比早期档案,进一步厘清了学院成立初期的招生规模、师资队伍等情况,为院史编撰提供了关键佐证。他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强化质量管控,建立数据溯源机制,对史料来源、数据采集及结论推导进行多维交叉验证,确保严谨性与历史真实性;二是要构建图文互证模式,重点挖掘具有历史价值的珍贵照片、文献手稿及实物档案,形成图文并茂的院史史料。三是要完善协同论证机制,要积极组织召开历任院领导、工会主席、院办、团委书记专题研讨会,聚焦学科建设、重大事件、文化传承等内容,形成“史料研判-专题论证-成果转化”的闭环推进模式。

杨红强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部署,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强化责任意识,各专题模块负责人要协同组员持续深入研究,进一步查阅档案资料和走访老教师,确保工作有条不紊推进;二是要强化团队协作,统筹协调校内多方资源,实现信息成果共享。三是要注入奋进动能,希望工作组成员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通过史料挖掘充分激发团队的使命感与荣誉感。

高强作总结发言,他表示院史编撰工作是凝聚师生认同、彰显学院特色的系统文化工程,需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政治引领,要将院史嵌入国家发展坐标系中,提炼学院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响应时代变革中的关键成效;二是突出细节真实,对关键时间节点、人物事迹进行多源核验,确保院史的权威性与可信度;三是突出成果转化,深入挖掘院史案例中的思政元素,打造可传承的文化育人新样态。

会上,其他与会人员就会议主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供稿人:赵淑颖\文,王红霞\图;审核人: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