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书香校园建设,经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经纬书声读书社于4月24日下午在南林大厦101报告厅,以学校第十五届读书节“林韵书香·智启未来”为主题,精心策划了“书卷千年·林载文明”学习体验活动。活动以“从甲骨年轮到数字洪流——书籍形态的演变史”为主线,通过沉浸式体验工坊与校园文化探索,带领师生回溯千年文脉,感悟生态文明与科技创新的交融之美。
活动首站以“典籍的千年嬗变”主题展拉开帷幕。主讲人从甲骨文的刻写、竹简的编连、帛书的轻盈,讲到纸张的诞生与装帧艺术的演变——从经折装的庄重到蝴蝶装的精巧,再到线装书的典雅,层层揭开中华典籍载体的历史面纱,让参与者直观感受载体革新背后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再对比现代电子书的便捷与元宇宙阅读的无限可能,引发学生对“文字载体如何塑造文明传承”的深刻思考。
“万物成书”体验工坊掀起活动首个高潮。同学们仿佛穿越回古代,开启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古籍制作之旅。大家先细察《诗经》《楚辞》等散简残篇,再凭借对经典章句的记忆,依照规则排列竹片,用麻绳穿梭编连。这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同学们在文化体验中感受文明守护,在专注制作中体验烽火传递。
在“墨韵绿笺” 书法雅集活动中,同学们使用特制的植物染料墨汁,搭配再生纸浆制成的素笺,让临摹生态格言、自然哲理的过程充满生态意趣。狼毫与芦苇笔尖游走其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等箴言渐次浮现,而后完成的作品被悬挂于展架,象征绿色理念与文化传承的共生共长。
“漫步寻芳”定向挑战活动则带领同学们走进校园生态课堂。参与者结合植物电子地图,循迹樱花大道、银杏古径、紫溪湖畔等地完成“三阶任务”:眼观——拍摄植物特写,捕捉叶片纹理与枝干虬曲之势;心记——扫描铭牌二维码,解锁植物生长习性与生态功能;传声——录制语音笔记,口述该植物关联的历史轶事或校友故事,漫步校园的同时探寻花草树木的人文密码。
从甲骨到云端,载体在变,但知识传承的使命永恒。此次学习体验活动,带领同学们跨越时空长河,感受文字载体的千年嬗变,体悟绿色文明与人文智慧的共生之道。参与学生纷纷表示,这种“可触摸的文化史”让经典走出故纸堆,让阅读在心灵沃土生根发芽。未来,学院将结合校史档案与古籍文献,进行更多的创新性探索,为书香校园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供稿人:王蔚然、易瑞志;审稿人:赵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