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开展“美丽中国行”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
更新时间:2024-08-24 点击次数:1399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学院积极响应校研究生工作部的号召,组织开展“美丽中国行”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开展生态基层走访、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实践项目,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党史学习教育团

“南京代表性红色教育基地调研”团队先后参观了梅园新村纪念馆、雨花台烈士纪念台、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通过详实的史料,深刻体会到革命先烈们机智勇敢、艰难曲折的斗争经历和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崇高品质。团队成员誓将这份红色记忆铭刻于心,勇于担当,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红色足迹·南京行教育实践”团队通过实地参观雨花台烈士陵园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铭记历史,弘扬奋斗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社会调查实践团

“研学先锋”团队深入六安市金安区、裕安区和霍山县3区4镇6村,对当地的社会经济结构、生态保护措施、家庭收入结构、农村产业经营状况、政策变迁与实施效果等进行了全面调研。团队成员通过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症结点,寻找二者的平衡与共性,结合数据与政策模拟,为探索山区农村经济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


生态文明实践团

“五美共建,生态宜居——美丽江苏建设调研”团队先后对高淳区“枕松”民宿与“慢城国际”两大文旅项目及栖霞区燕子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通过收集大量自然生态、绿色发展、城乡宜居、人文水韵及区域善治等方面的资料和数据,提炼出有关文旅融合发展、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可复制模式,为构建美丽江苏建设的考核指标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文化传承实践团

“一个达不6”团队通过探访老门东漆扇文化店,近距离观摩并学习了漆扇制作中的“漂漆”技艺,感受了中华传统工艺的精湛与独特。同时,为实现守望者与传承者对话,团队成员走进南京市行知幼儿园(花园路),开展了团扇制作小课堂,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之花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感悟建湖‘淮’梦,探索文化兴乡之路”团队深入盐城市建湖县,通过实地参观、采访当地居民游客,了解淮剧小镇建设情况及发展模式,总结小镇的先进经验,探索非遗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开船大队”团队通过探访景德镇特有的明清窑作群落、陶瓷工业遗产以及民风民俗等,探索以陶瓷文化为核心要素的文旅产业模式,总结景德镇在传承和发展陶瓷文化中所作举措,赓续千年文脉,让“千年瓷都”名片更闪亮。

“非遗守望者”团队通过参观南京秦淮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遗展厅,进一步了解南京丰富的民间文学、传统技艺、表演艺术和民俗活动等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呼吁大家重视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织锦云梦”团队以南京云锦博物馆为核心,深入了解南京云锦的历史沿革、制作工艺以及蕴含的丰富内涵,认真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对提升地方文化的知名度、影响力的重要作用,以实际行动保护和弘扬云锦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2024年暑期,学院积极动员研究生参与“美丽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参加人数达100余人。通过社会实践,教育引导研究生将专业知识精准对接社会发展需求,锤炼实战创新能力,为基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展现南林经管院研究生的风采和责任担当。

(撰稿人:施雯、谢冰清;审稿人:赵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