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种兵大学生”现象的兴起,各大高校纷纷关注并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满足“特种兵大学生”现象所反映出的当代大学生对于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多元需求和渴望,共同探讨在“特种兵大学生”现象下如何实施“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月29日下午,南京林业大学第四期辅导员工作沙龙在南林大厦510教室举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主任金建州以及各学院40余位辅导员参加本期沙龙。本期沙龙由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倩主持。
本期辅导员沙龙邀请到了国际教育学院王思佳老师、生命科学学院付超老师、经济管理学院肖肖老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杨泽宇老师、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张方玉老师、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王大超老师分别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角度进行经验分享。
王思佳老师认为,“特种兵大学生”现象所展现出的是当代大学生身体力行的生活方式、追求符号的消费方式、独立思考的认知方式,是对“躺平文化”的有力回应,辅导员可围绕价值观、世界观、就业观的塑造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等内容开展德育,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人性美好、人格健全、人生幸福;付超老师提出“特种兵式旅游”需要学生具有肯吃苦、敢行动、会计划等特点,是青年群体权衡之下旅游方式的创新,辅导员可顺势优化智育,加强学生探索精神、创造思维的培养,并引导学生结合时代需要、学校特色、专业背景深入社会通过实践做到知行合一;肖肖老师和杨泽宇老师从体育的视角,强调了“特种兵大学生”的界定应该控制在身体、精力承受限度之内,而非无限制地挑战极限,这样才能通过旅行适度增强身心健康,并培育团结协作、坚持不懈、共同进退的体育精神和意志品质;张方玉老师表示大学生“特种兵式旅游”现象展现出的是学生对美的追求渴望和积极探索,辅导员应做好美育工作,加强导向引领,教育引导学生发现祖国大好河山的自然之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之美、国家富强和社会和谐的文明之美,不断提高审美水平和鉴别能力;王大超老师进一步延伸了“特种兵大学生”的概念范畴,以分享典型案例的方式建议辅导员可以通过劳动教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观念,感受工匠精神。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主任金建州讲话发言。金主任总结到,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红旅赛道”比赛与本期主题存在共性,反映出了新时代大学生在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并通过亲身实践积极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是“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生动体现。同时,他从以下三点阐述了参会感受:一是主题关注点精准,以传统命题和热点话题为切口,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育人新方式;二是活动创新点突出,邀请了来自不同学院和专业的辅导员作经验分享,结合工作实际看问题、溯根源、寻对策;三是责任落脚点聚焦,辅导员在一线学生工作中承担了多重角色,建议大家应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立德树人成效。
最后,李倩副书记对本次沙龙进行总结。她对各位老师的到来再次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深入沟通、凝聚共识,在交流研讨中进一步提升理论素养和实务能力,以辅导员的高度职业认同感和工作获得感为学校事业做出学工人应有的贡献。
通过本期辅导员沙龙,辅导员们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拓宽了工作视野、增强了育人本领,展现了学校一线学工队伍的活力风采,进一步为学校更好地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队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