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汇九江·英才启航 九江市2023年赴外公开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招聘会 (企业专场)
更新时间:2023-04-26 点击次数:2134
才汇九江·英才启航 九江市2023年赴外公开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招聘会 (企业专场)九江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
浏览:80次
单位性质:其他单位规模:50-300人
单位行业:国家机构
宣讲时间:2023-04-27 10:00-12:00
宣讲学校:南京林业大学宣讲地址:
空中宣讲会入口
温馨提示:求职需提高谨慎,辨别信息真伪,勿上当受骗

九江市2023年赴外公开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招聘会

(企业专场)

为贯彻落实我市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进一步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人才集聚高地的工作要求,为“再创九江辉煌,再现九派荣光”提供人才支撑,近期,市委人才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举办九江市2023年“才汇九江·英才启航”赴外公开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招聘会(企业专场)。

主办单位:

中共九江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九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承办单位:

九江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

协办单位:

九江仁实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线下招聘会

地点:南京理工大学 学术交流中心

时间:4月27日(周四)9:00-12:00

直播带岗4月27日10:00-11:00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预约观看4月27日线下招聘会现场直播。

网络招聘会:4月21日-5月20日

为便于未能到场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此次活动,可扫码了解详情,通过线上投递简历及远程视频的方式参加面试。


扫描下面二维码下载文件查看具体企业岗位需求及待遇。

参会企业名单

九江市市情及部分引进人才政策

九江市情介绍

九江是江西的北大门,地处长江中下游分界点,国土面积1.91万平方公里,人口520万,下辖7县3市3区、1个国家级经开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集名山、名江、名湖、名城于一体,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习近平总书记盛赞“九江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地方”“庐山天下悠”。

历史悠久。九江秦朝设郡、汉代筑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分设36郡就有九江郡;汉朝时,车骑大将军灌婴凿井筑九江城,距今2200多年。明清时期是著名的“三大茶市” (九江、福州、汉口)、“四大米市” (九江、无锡、长沙、芜湖)之一。近代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九江海关一度是全国最大的海关,关税收入占全国的60%。

文化厚重。九江是中国田园诗的发祥地、山水诗的发源地、山水画的成长地,历代文人墨客在此赋诗作词1.6万余首,其中有21篇入选全国中小学教材。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中国最早的私立书院东佳书院、中国最早的理学教育场所濂溪书院都在九江。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云居山真如寺是佛教曹洞宗祖庭,庐山“一山五教、走遍天下找不到”。庐山上有16个国家风格的623栋百年老别墅,被称为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陶渊明、黄庭坚、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李烈钧、许德珩、袁隆平等都是九江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面军旗在九江升起,秋收起义第一枪在九江打响,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西线起点也在九江;九江还是伟大抗洪精神的主要诞生地,抗洪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位优越。九江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位条件、交通优势得天独厚。百里鄱湖、千里京九、万里长在此交汇,是我国首批五个沿江开放城市、长江沿岸十大港口之一,也是江西唯一通江达海的港口城市,去年九江成功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九江港作为上海港务集团的重要喂给港,去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76万标箱,跻身全球50大港口。

资源丰富。九江有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郡阳湖、世界最大的候鸟保护区吴城候鸟保护区、庐山西海等景区景点400余处,其中5A级2个、4A级26个。全市森材覆盖率达57.2%;水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7.7%,人均淡水资源是全国的4倍;全省152公里长江岸线和鄱阳湖三分之二的水域面积都在九江境内。九江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已发现九大类矿产104种,储量位于江西省前3位的达27种,储量潜在经济价值4000亿元以上。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赋予的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目标定位,加快建设现代新型工业重地、内陆双向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要地、宜居宜业宜游胜地、山清水秀生态宝地、共建共享民生福地,着力打造区域性工业中心、消费中心航运中心、科技中心、教育中心、医疗康养中心、金融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奋力提升九江在全国发展大局的位势!

九江市部分人才政策

1.实行“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团队)。对全职新引进研究方向为产业发展急需紧缺领域或“卡脖子”技术攻坚方向、技术成果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本学科领域或产业界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和公认度的国家级杰出及以上人才(团队),经市工信局和所在县(市、区)政府推荐,提交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研究给予综合支持。

2.支持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对企业全职新引进的能带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革新,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地市级领军及以上人才,经工信部门推荐,提交同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三年内每年给予不低于20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

3.发放人才生活补贴。对企业和社会组织全职新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或“双一流”本科生),三年内每人每月分别给予3000元、1500元生活补贴。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全职新引进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技工院校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下同)、专科生(技工院校高级工班毕业生,下同),三年内每人每月分别给予1000元、500元生活补贴。对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全职新引进或新取得正高职称(特级技师)、副高职称(高级技师)、中级职称(技师)人才,三年内每人每月分别给予1000元、500元、300元生活补贴。

4.支持人才落户九江。对首次将户口迁移至九江(含集体户口,不包括在校生)的45周岁以下、中专(技工院校毕业生,下同)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凭当年在九江缴纳社保满6个月和落户凭证,三年内每人每年给予2000元落户补贴。

5.提供人才公寓服务。按照只租不售、轮候配租、周转使用的原则,对全职新引进的全日制硕士或副高职称及以上人才和企业全职新引进的全日制“双一流”本科生,三年内租金减半。对企业全职新引进的地市级领军及以上人才,三年内免费入住。

6.发放人才安家费。对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全职新引进的在九江工作一年及以上的国际级顶尖人才、国家级杰出人才、省部级领军人才、省部级杰出人才、地市级领军人才、地市级杰出人才、地市级储备人才、专科生和中专生,在九江购买首套住房的,分别给予100万元、80万元、30万元、20万元、5万元、4万元、3万元、2万元和1万元安家费。

7.实施人才安居计划。地市级领军及以上人才住房公积金贷款不受缴存时间和账户余额倍数限制,贷款额度上浮20%。对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全职新引进的在九江无住房且未享受公租房、人才公寓和安家费的博士、硕士(或“双一流”本科生)、本科生、专科生,三年内每人每月分别给予1000元、800元、600元、400元租房补贴。

8.发放个人所得税和首辆家用轿车购车补贴。对企业和社会组织新引进的省部级杰出及以上人才,三年内每年按其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发放补贴;对全职新引进的省部级杰出及以上人才,在九江新购首辆家用轿车给予最高5万元购车补贴(限补购置税)。

9.妥善安排高层次人才配偶工作。对在九江工作的省部级杰出及以上人才和全职引进的全日制博士,配偶属机关事业单位的,按属地原则可申请同级“对口”安置;配偶无工作且无固定收入的,三年内每人每月按当年江西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生活补贴。

10.实行人才子女教育保障计划。满足省部级杰出及以上人才子女就读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办高中需求,优化在九江工作的博士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保障举措。

11.升级市级重大人才工程。每年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团队),入选的人才(团队)可获得15—60万元为期三年的培育资金。

12.建立人才成长激励机制。对新入选省级及以上重大人才工程、新获得契合人才主题的省级及以上重大奖项(省部级及以上党委、政府或其组织、人社部门与主管部门联合认定)的人才,按上级支持资金40%给予配套(国家级低于5万元补齐5万元、省级低于2万元补齐2万元)。

13.鼓励高校科研人员服务科技型企业。本地公办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或教授职称的科研人员在履行好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经所在高校同意可在九江科技型企业从事与本人研究方向一致的兼职,三年内每人每月给予3000元生活补贴。

14.创新人才金融服务新模式。推出“人才贷”“人才险”“人才保”金融服务,为地市级储备及以上人才提供融资、担保、就业、住房、创业等方面的金融服务。

15.完善九江市人才绿卡制度。在九江工作的省部级杰出及以上人才、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地市级领军人才、市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可申领九江市人才绿卡,凭卡可享受每年一次免费健康体检、不限次数参观全市公办A级及以上景点(免门票)和交通出行候车VIP服务。

16.提高本地院校毕业生留浔率。鼓励本地院校为九江企业输送应届毕业生,留浔率达20%按每人600元、达30%按每人700元、达40%及以上按每人800元给予学校奖励。

17.设立企业引才“伯乐奖”。对招才引智成效较好且上年度为九江非公企业服务人数达500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2万元奖励;对贡献突出且上年度为九江非公企业服务人数达1000人的,给予5万元奖励。

18.推进“才汇九江+”跨江人才合作。大力引进跨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拓宽人力资源线上引才交流渠道,优化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确认流程,设立社会保险沿江跨省通办服务专窗,大力开展“才汇九江+”系列引才活动,推动跨江人才交流合作。

19.发挥人才平台示范引领作用。对新获批的省级及以上重要人才平台,按上级支持资金40%给予配套(国家级低于20万元补齐20万元、省级低于10万元补齐10万元)。同一申报主体3年内获同一奖项的,按照就高原则“补差”。

20.打造“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在市县政务服务大厅建设线上线下人才服务专区,为人才提供“一站式”线上线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