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顺利举办第二十期“青山论坛”系列讲座
更新时间:2022-04-07 点击次数:1895

2022年4月6日,第二十期“青山论坛”系列讲座在文科楼C208成功举办。本期讲座由硕博连读研究生余智涵、博士研究生史立刚主讲。

余智涵已在《自然资源学报》、《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期刊发表论文2篇,这次他以“随机价格下人工林碳汇收益及最优轮伐期确定”为题展开汇报。首先余智涵强调了目前中国碳交易市场存在碳配额分配不合理、平均碳汇价格偏低、市场活跃度不高等问题;接着,他提出从随机价格视角出发,预测未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汇价格走势,进而分析纳入林业完整碳汇收益后林地所有者的收益变化并确定最优轮伐期;最后,余智涵根据其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他认为应将林业碳汇全面纳入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完善林业碳汇调查监测体系,健全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价格的定价及价格波动调控机制。

  

史立刚已在《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in Operational Research》、《RAIRO Operations Research》、《运筹与管理》等期刊发表数篇论文,这次他分享了其关于“生产和绿色技术投资收益保险下的承包农业供应链策略”的研究成果。他首先提出并解答了三个重要的研究问题:农民参与农业产量保险对农场规模、绿色技术投入和生态环境有何影响;多农户竞争、产量不确定性和农户风险规避如何影响供应链的均衡策略;政府实施的农业产量保险和补贴制度是否提高了社会福利。史立刚认为对于初始农用化学品投入较低的农场,农业产量保险不仅可以激励农民减少单位面积的农用化学品投入,而且在农场规模增大的情况下,还可以使农民减少总农用化学品投入。

 

两位主讲人的精彩汇报引发了现场师生激烈的讨论:丁胜教授和朱海星副教授就余智涵的研究中的模型求解提出了建设性的看法和意见;高强教授和王虹副教授就史立刚的研究中涉及到农村合作社的有关部分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最后,高强总结发言,他表示“青山论坛”是学院的特色项目,师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踊跃发表自己见解和看法。

(供稿人:秦伟、顾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