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哥伦比亚大学商科预科课程游学体验
更新时间:2020-06-23 点击次数:3165

201927日至221日,我院4名本科生参加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商科预科课程学习。该活动旨在帮助同学们拓宽知识面,提升软性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留学和求职竞争力。

以下为部分参与本次课程学习同学的经历分享。

 

160509204 戴正装

刚抵达纽约时天气并不算太好,厚重的云压下来像是给这座城市加了一层复古的滤镜。车子行驶到曼哈顿之后速度变得格外的缓慢,一个个十字路口之间的间隔很近,红绿灯的交错之下不得不走走停停,街区看上去陈旧又拥挤,却也熙熙攘攘生机勃勃。时不时响起的尖啸的警笛声,是这座城市的背景音。

从旅馆到哥伦比亚大学只需要坐三站地铁,纽约的地铁线就如同这座城市的建筑给人的感觉一样,满是时光留下来的痕迹,新的和旧的交错在一起,百年的轨道依然在运行之中。灰暗的车站里匆匆而过的是形形色色的人,他们衣着各异,肤色不同,说着不同的母语,来自世界各地。

 

 

哥伦比亚的校园里也有很多世界各地的学子,他们在这些英国人留下的建筑里接受全球顶尖的教育。哥伦比亚大学的教室都不大,投影仪在教室正中和两侧都有,即使坐在最后一排和角落都能够清楚地看到老师的授课内容,几块可滑动的黑板和白板相配合,可以尽可能多地留下上课时的思维痕迹。即使在教室外的休息区域和午餐时间,随处可见带着笔记本电脑学习的人,不吵不闹,连交流都是温和有礼的。我很喜欢哥大的授课方式,教授会给学生充分的机会提问和交流,沉浸式的教学可以让学习内容不那么枯燥,让我们在课堂中不再觉得自己只是一个观众,课堂也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舞台。

比起单纯的暑校或是旅游,我觉得这次活动中高密度的课程安排让我们能够更加自然地融入哥大的环境。我们奔走于不同楼栋和教室之间,午休时在校园内和周边寻找符合自己口味的餐车或餐馆,下课后自行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是选择回房间休息还是逛一逛大名鼎鼎的New York City。坐地铁很快就可以到达时代广场,这里有商圈,有百老汇剧院,有MOMA,闪烁的霓虹有赛博朋克的风格,灯影给人感觉繁华又前卫。如果说白天的纽约是有历史感的,那么晚上的纽约就是梦幻的,人们对它有很多幻想,例如漫画里的哥谭。在纽约的十四天里,我们很大程度融入了其中,有充分的独立空间和除了上课以外的自由时间。

在自由女神像脚下能看见远处的纽约市,那是很美式的风景。在第五大道,我们穿着正装进入IBM的公司大楼,体验大公司的职场氛围,也幻想过自己未来的模样。每个人都野心勃勃,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每个人的未来都充满无限可能。这是不同于校园生活的体验,在这样一座城市,风险和机遇总是巨大的,也是格外诱惑的。我们在西装下逐渐丰盈的梦想和逐渐清晰的未来规划,都在诉说着,不愿甘于平庸。

这座城市是友好的,它对来此的每一个人都足够热情和包容,无论你来自何方,在这里你都不会觉得自己格格不入。我觉得它吸引人的部分不仅仅是华尔街不断跳动的金融数字,更是因为这里汇集着的,是世界的缩影。

 

 

 

160509208 黄蝶

历经十多个小时车马劳顿,终于抵达美国。首先去了哥大,一天的阴翳埋伏,雨水终于在晚间降临。霎时,植物上灯串亮起,与曾浏览过的照片是大不相同的,别有一番体验。

初来乍到,一切都显得尤其新鲜,其中餐食尤甚。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宗的美式餐点我却是不太习惯。也尝试了中餐馆,异乡文化影响后的中餐,也带上了纽约味道。欣喜的是,美国的日料和韩餐倒是融入了些许中国元素。这里街道也与中国迥然不同,俯瞰甚是工整,不同于中国的错落有致。街与街之间离的并不远,每条街也都标有数字,但好处就是不会迷路,因为街道排列有规划,所以每条街都有标上数字,只要记住酒店的名字就不会在纽约街头迷路。

经历了前几天的满课以后,终于在一天上午带我们去参观了联合国。我们在安排的导游的解说下参观了联合国内的几间会议室。有一间会议室已经有人在开会了,只能保持安静快速穿过。

倒数第二天,我们去参观了大都市博物馆,我和闺蜜逛了一楼的埃及区和欧美文化区。中世纪的欧美建筑真的是十分精致而华美了,令人向往。参观结束,我和闺蜜就穿过了中央公园去坐地铁。出来才发现下了大雪,不过美国的雪不像中国南方的雪,在美国下雪时候,甚至可以不用撑伞,而且也没有特别冷。而被白雪覆盖的中央公园,没有往日那么多人,只有一排排的脚印,更显宁静。

最后一天我们进行了小组business plan的PPT演示,教授对我们的案例分析进行了相当详细的分析与提问,并提出了其中的问题。由于要赶飞机,所以我最终也没有参加结业仪式,给美国之行留下了遗憾。

 

160509203 陈琨捷

两个星期的哥大游学,我感触颇深。

第一次来到国外一流大学的校园,感受到的还是与国内大学深深的不同。哥大的历史比美国国家的历史还长,整个校园都散发古朴的气息。在天气好的时候也能看到很多学生在图书馆门口的台阶上看书学习,学习氛围很浓厚。

课堂氛围也十分活跃,老师鼓励学生们提问,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国内的教学方式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也都很友善,很热情。在课堂上最主要的也还是语言问题,全英文的授课刚开始还有点不习惯。上课的内容也多是发散性的,不局限于课本内容,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

 

170502113 李心武

本次游学以学习为主。我们基本上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分完组后,每天早上,同学们都会自行等待自己的组员并且一起坐地铁去上课。每天的上课于我而言更像一种挑战。全英文的授课模式让我觉得每听懂一个知识点,甚至是教授的一个玩笑都是一种成就,慢慢的自己听懂的越来越多,也更喜欢去用英文和别人交流。

除了每天在教室里上课,我们也通过参观IBM公司并且以分组比赛的方式,在小组竞争中锻炼自己的沟通、思维以及学习能力。那次的任务是在给定的环境下创造出一个客户,并针对人物在此环境下的痛点,分析制造出对应的产品从而解决客户问题,在最后,还需要以表演的形式展现产品的特性与功能。

除了室内,我们也在室外学习到了很多。每个小组有一个纪录片的制作任务,我们组针对纽约地铁的历史性和独特性,选择了本次纪录片的主题。因为制作纪录片,我们需要走到纽约的地铁站去采访不同身份的人。

最后我想谈一谈在纽约的生活体验。最先去的那几天,时差还没有倒过来,每天三四点就会醒,差不多六点钟的时候,酒店对面的健身房就已经人满为患了,这让我感受到了纽约生活的活力,以及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