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解读
更新时间:2012-02-29 点击次数:2924
(一)自我认知问题 1、典型表现:自我认识不清是当代大学生普遍面临的一个困惑。许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有的只看到别人身上缺点,却不正视自己的不足,理想主义地要求别人,现实主义地要求自己,形成了对自己过分美好的主观评价,结果一见到同学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大家的好评,而自己却相形见绌,就埋怨别人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甚至认为老师、同学跟自己过不去,因而感到压抑;有的,则更多地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而有意无意地忽视自身的优点,与别人比较,感觉样样不行,导致很低的自我评价、自卑和焦虑。 2、专家解读:心理学研究表明,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与本人实际情况越接近,表现出的社会适应能力越强,心理状态也越健康。我们应更好地了解自己,首先,要学会从不同人的眼中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客观地总结出自己的优缺点,并在欣赏自己长处的同时,正视自己的短处,更好地接纳自己,不断完善和优化自己的人格。其次,要学会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总结。最后,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即使活动不熟悉,没有成功的把握,也能敢于尝试和挑战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积累失败的经验,在活动中发挥潜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二)人际关系问题 1、典型表现:大学生有强烈的交往需要,渴望更多的人能理解自己,接近自己,成为自己的好朋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害羞、恐惧、自卑,交际能力不够,言辞表达较差,这一切将导致害怕交际,不愿与人沟通。再加上处于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会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闭锁心理,把自己真正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伪装起来,不愿主动敞开心扉与人交往,以至于有些同学干脆独来独往,不和他人接触。这种一方面渴望交往,一方面又自我戒备的矛盾心理,很容易导致孤独感、抑郁症和自卑感。 2、专家解读:良好的社交能力不是靠多阅读几本人际交往指南就可以获得的,而是需要在具体的交往实践中慢慢体验、学习,逐步提高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可以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人际交往情境,尝试用自己的交往方式处理问题,甚至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直观地体会交往过程,之后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得失,学习换位思考等有效沟通的方法。其次,积极投入自己的人际交往实践中,运用所学到的交往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根据问题解决的效果,不断调整,总结出适合于不同情境、不同对象的沟通技巧。最后,同学之间开展交流活动,互相分享经验,以更高效的方式汲取多样化的人际交往技巧。 (三)恋爱问题 1、典型表现:大学生正处于异性相吸的灼热阶段,对异性交往问题特别敏感,他们喜欢与异性交流,在异性面前显示自己的风度和才华。但是,由于他们考虑问题简单,感情容易冲动,在如何对待恋爱的问题上常常感到困惑。有的同学不懂得如何交异性朋友;有的过早地坠入爱河,而又没有确立正确的恋爱观;有的朝三暮四,出现三角恋、四角恋;还有单恋、失恋、胁迫恋爱在同学中也屡见不鲜。在性心理问题上,许多大学生对于性知识缺乏健康、科学的认识和态度,出现性知识偏差;对自身的性生理、性心理感到困惑、不适应,出现性焦虑、性恐惧。 2、专家解读:恋爱是人生的必修课,大学生生理、心理的成熟导致了对恋爱强烈的向往。经验告诉我们,压抑内心的需求无益于大学生的成长,而树立合理的恋爱观更有益。在树立合理的恋爱观时,首先要消除恋爱的神秘感,意识到,其实恋爱是一种特殊的异性交往,恋爱和人际交往同样需要平等、尊重等;其次,对恋爱要有合理的期待,并不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较高的期望会导致较大的失望,甚至会引发过激的言行,恋爱过程中始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再次,要强烈地意识到自己作为成人的责任感,认识到责任不是事情发生之后的后悔和自责,而是事情发生前的冷静思考,学会为自己在恋爱中的一切行为负责,学会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最后,恋爱不只是体验美好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在双方交往中促进彼此心灵的成长。 (四)学习问题 大学生经常会问到的三个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 1、“我想学习但是死活学不进去怎么办?” 专家解读:在图书馆泡了一整天,下午出来感觉头昏脑胀,仔细想想,好像什么都没学进去,还白白浪费了一整天的时间。让我们看看这里面发生了什么事,回想一下,“去图书馆看书”前面是“我不得不去”,还是“我选择去”?很多同学都还在高中和初中时代的惯性里,“学习是为老师,是为父母,是为所谓的未来,和我扯不上一点关系。”这是“被学习”,所以“不得不去图书馆看书学习”,进而“死活学不进去”。那如何解决呢? (1)平衡“被学习”与“要学习”:如果去图书馆,可以带两种书,先用半小时的时间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热热身,然后再去看相对枯燥的专业课,这样会引导我们进入高效的学习时段;学的累了,站起来走走,然后再看看有趣的东西,再切换到专业课,这样的节奏和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工作。“死活学不进去”往往是因为“我要学到死”,“看不进去专业课我就不休息”这样的“赌徒”心态。 (2)从“被学习”中寻找动力: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枯燥的课本也不例外,比如说微积分,其实它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我们知道,大多数可乐罐是铝制的,市面上标准可乐罐的容积是355ml,但在保证容量的前提下,现有的可乐罐有没有做到最省料呢?通过学习微积分,计算极值不是我们最常做的内容吗?如果学习是枯燥的,那么就从解决有趣的问题开始。 (3)进行自我分析:喜欢观察自己的同学可以通过自我分析的方式觉察一下抵触学习的原因:是因为缺少目标感?还是因为讨厌这门课的老师?还是认为自己对这门课不敏感?找到问题的根源后通过自己的调整或者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去解决它。 2、“我不知道将来做什么,也不知道现在学什么才是今后能用上的,纠结啊!” 专家解读:请问有谁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哪怕是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没有人,所以作选择和作计划必须站在自己看得见方向的高度,同样是1.2米的距离,在地上,你可以轻松跨越,但如果让你站在30米的高空,同样是1.2米,你还能轻松跨越吗?恐怕很难,你可以从低到高慢慢试验,总有一个高度你会突然变得很害怕和犹豫,这个高度就是你可以掌控的范围,当高度再升高时,你就无法掌控了,所以会纠结!那么怎么解决呢? (1)计划看的见的未来:看的见的未来,比如说大学四年如何渡过,这是可以去计划的,而看不见的未来,比如说“未来我的老婆是谁?”只要知道一个大方向即可,比如“孝敬老人,温柔贤惠”,不同的人,看到未来的远近不一样,因为他们所站的高度不同,这个高度是什么?就是“经验”,失败的经验,成功的经验,累积下来就会垫在你的脚下让你看到更远的地方,所以,建议:计划看的见的未来,创造看不见的未来。 (2)最浪费时间的就是纠结:有时候做出选择比选择什么更重要,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找出你的下一步行动”,放在这里同样适用,如果你纠结于某个问题,不要只用脑袋想,付诸行动,拿一张纸,把两件事情写在最上面,然后分别列出两件事情的好处和坏处,然后去思考这个问题“哪一个我可以放弃?”这个方法经常帮助我们做出选择。 3、“我经常被突发事件干扰,所以总是没法按计划完成任务。怎么解决?” 专家解读:突发事件是调皮的孩子,总是出其不意的在你面前哭闹,让你不得不去关注他,多陪陪他。大学时候的临时突发事件和工作之后略有不同,大学往往是“诱惑”,工作往往是“打断”,所以,在大学时代要想不被突发事件干扰,就要经得起诱惑,比如说你准备看书的时候有人找你踢球,你准备写论文的时候有人约你吃饭,这时候你需要有自制力和目标感,其实也就是信守对自己的承诺,计划下午看书,实际上就是一个承诺,一个对自己的承诺,不要轻易的去改变它。 二、遇到心理问题如何自我调节 1、确立新的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     许多大学生入学后,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缺乏新的追求目标所致。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往往想轻松轻松,不进行目标规划,从而造成理想缺乏,结果在大学里浑浑噩噩,产生迷茫感与失落感,最终导致心理问题和疾病。所以大学生进入大学适应新的环境后,应立即确立一个新的学习、奋斗目标。
    心理学角度来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会使心理指向集中于一处,这样会削弱心理问题对心理的影响,并有了内在驱动力,可促使人变得积极向上,从而更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
2、学会宣泄     当人的心理处于压抑、烦恼和不快时,需要有人倾诉,有节制地发泄,把闷在心里的苦恼统统倒出来,这是保持心理健康所必须的。宣泄对于抚慰一个人的心灵创伤,是一种极为有益的调节剂。你有内心矛盾、悲伤和痛苦时,不妨向你的朋友统统倾吐出来,这样就感到好像去掉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心里就会觉得轻松许多,还可以从朋友的劝告中得到安慰与支持。可见,宣泄不仅是人摆脱恶劣心境的必要手段,也可以强化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3、学会转移注意     当遇到非常不愉快的事情时,要及时摆脱精神负担,可以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中去或投入到应该干的事情上去,使沉重的心情得到放松,自己也就不再陷于烦恼之中。用新的生活,淡化过去遭受的挫折,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人在空闲无聊时烦恼最多,而且会让人东想西想,产生一些令人不可理解的念头。而繁忙会使人感到充实。多读书、读好书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解脱方法,它能转移人的思想,带你进入另一个天地,冲淡你的烦恼。一个嗜读的人,读到一本好书,会感到心旷神怡,天地开阔,从中感到极大的乐趣,哪还有闲心“关注”烦恼。 4、不推测别人对你的评价     神经过敏的人,总觉得时时处处都有人注意着他,认为别人在和他“作对”、“过不去”;把小事看得过于重大,常过多地考虑自己如何如何,不能设身处地地去想想别人,尊重别人,也不能融洽地与别人相处;爱斤斤计较,易于受自己的感觉所扰乱,于是烦闷、愁苦也常常伴随其身。换一种心态看待磨难,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一个人面临危机的时候,如果您把握住这个机会,你就会成长,如果您放过了这个机会,就退化。”你如果把困难、坎坷、痛苦磨难统统看作是生活的一个新尝试,当成人生的新课题,你便会发现,每冲破一次危机,你便会增加一分生活的勇气;每征服一个难题,你就多赢得一个成功的机会。这样,你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就更强了。 5、改善人际关系     一个人如脱离周围环境和社会,便会增加孤僻、羞怯、敏感的倾向,以至于情绪不稳,“过敏”的人,往往是“我行我素”,希望受人注意,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但在与人交往中,往往忽视他人的需要和存在,成为自我中心者,对别人过于挑剔,使自己陷入更加孤独的境地。“象你希望别人如何对你那样对待别人”,这是人际关系的黄金规则。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份渴望,渴望别人认同,别人尊重,渴望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中,如果能够自觉地给别人以尊重,能够对别人的正确理念给以足够认同,让别人能够感受到快乐与满足,我相信别人一定会投桃报李,给我们以同样的待遇。付出与收获,给予与回报,永远是一对孪生兄弟,关键是我们一定不要吝惜付出,而只想回报。有句老话说得好,“永远不要担心来年的收获,怕的是根本就没有播种。”  6、改善睡眠     要想改善睡眠,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注意生活有规律。晚饭不宜过饱,临睡前不要进食,不饮用具有兴奋作用的饮料,不要进行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不听节奏感太强的音乐等,不睡觉时尽量不进入卧室,没有睡意绝对不上床。有些病人害怕失眠而提早就寝或由于失眠而晚起均是不可取的。要认识到睡眠是一个自然过程,是生理现象,是由生物钟决定的本能现象,人为的努力不但无法奏效,而且越是为入睡焦虑,大脑皮层越兴奋,越难以入睡。患者为入睡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往往收到完全相反的效果。每当你下决心不睡,希望能熬个通宵时,却偏又睡意绵绵。所以,人应该顺从自然,不要强迫自己赶快入睡。应采取能睡多久,便睡多久,躺着就是休息的态度。人体会自动调整所需的睡眠时间,假如不去考虑睡着睡不着的问题,自然就会较快地入睡。 7、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     “肌肉饥饿是危害现代人健康的祸根”。因为运动过少,血液在内脏器官淤滞,脑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容易出现疲劳,感到头昏脑胀,脑子反应差,脑的工作效率降低。体力活动时,与肌肉运动有关的脑细胞处在兴奋状态,使大脑皮层管理思维的部分得到了休息,有利于缓解脑力疲劳。活动时愉快的情绪又对消除大脑和身体疲劳、恢复脑的工作效率起着良好作用。 每天适量的体力活动,还能促进良好的睡眠,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心肌的肌肉和功能,加快血液流速,从而大大改善大脑、心脏本身和全身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器官功能,加快新陈代谢的进行,使体质健壮,精力充沛,除了体力劳动以外,改善情绪常用的体育锻炼项目有:打太极拳、按摩、散步、慢跑,以及登山、游泳、划船等。 . 8、放松训练     人的情绪状态与肌肉活动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情绪和肌肉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当情绪紧张时,会使肌肉紧绷。而绷紧的肌肉又会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导致情绪的紧张。如能主动地使肌肉放松,便会使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让求助者靠在沙发上,全身各部位处于舒适状态,双臂自然下垂或搁置在沙发扶手上。让求助者想象自己处于令人轻松的情境中,例如,“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们坐在沙滩边,树阴下”,使其达到一种安静平和的状态。然后,咨询师用轻柔、愉快的声调引导求助依此放松前臂、头面部、颈、肩、背、腹及下肢,重点强调面部肌肉放松。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一般6-8次即可学会放松,直至运用自如。     以上是大学生对于心理问题所进行的日常性调试方法。如心理问题比较严重,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除进行上述自我调试外,大学生应积极地去心理咨询,千万不要因害羞与世俗的偏见而讳疾忌医。   小提示: 我校心理咨询预约热线:85427332 预约地点:教五楼50507室; 咨询地点:教五楼5081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