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新政策,郑州当自强
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其区位优势不言而喻。纵然时间推移到今日,但这位置上的优势是不会改变;并且在历史长河中,诸多王朝便是考虑到这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而选择定都中原,所以时至今日中原仍遗留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狭义上的中原指的便是河南省,而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便是郑州。郑州是东西、南北两条交通大动脉的交汇之处,且目前正在建设规划的郑州航空港区更是有望让郑州一举跃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但是论名气不如省内的开封、洛阳,论实力不如南京、杭州这些老牌二线城市。
不过在“一带一路”地引领之下,郑州正在向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不断迈进。但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机遇和挑战怕是旁人难以体会的,所以在响应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号召之下,院内16级的六名河南人组成了“一带一路”郑州小分队,想要借此良机去深入了解这个河南省的龙头城市。
郑州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方便快捷的交通,而航空港区正是借此受到国家政策的青睐,得以在过去的四年里高速蓬勃地发展着。这也意味着继发达的铁路交通后,郑州将会拥有闻名世界的大机场(郑州机场是郑州航空港区的核心),在空中丝绸之路上闯下一片新天地。虽然相对于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郑州机场的底子确实相对薄弱,但这同时也意味着郑州机场有着无可比拟的发展空间。并且我们从郑州航空货运发展有限公司了解到郑州机场在2016年的货运吞吐量已达45.67万吨,居全国前列,同比增长13.23%。但对于五年前的郑州机场来说这个数字是难以想象的,毕竟以前的每天二三十吨与现在的每天上千吨是相去甚远的。不过即使是现在的这种情况,港区仍是不能够满足的。因为对于规划建设中2025才能完全建成的港区来说,刚过去的那几年确实算不上什么。但相较于其他机场,这样的发展速度确实是非常惊人。但快速发展通常是会带来问题的,郑州机场也不例外——因为机场的快速发展,郑州航空港区也在不断扩大,诸多问题也不断涌现出来,以下列举通过调研发现的几个问题:
1、规划问题:原有的供水管道无法满足港区需要,必须要重新铺设供水管道;
2、绿化问题:大规模的行道树载种因为缺水和缺乏营养而大片死亡;
3、民生问题:原住民搬迁后反映灌溉问题使其不得不在港区找份工作继续谋生。
问题的产生并不可怕,但如果长期无法解决就必然会成为港区发展的负担。
除却交通之外,郑州身为八大古都之一也是有相当丰厚的文化底蕴。但相较于西安、南京这些城市,保留下来的建筑就没有那么多了,不过分配由其管辖的登封市和新郑市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之处。而且郑州与开封以及洛阳均位于横贯东西的陇海线上,对于从南北而来的游客来说郑州是一个必经之地,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郑州是带动全省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关键之处。在此次调研之中,我们大致了解到河南省是一个旅游大省,去年以5764亿人次位列全国第六,但令人可惜的是这其中大部分的人次都是由省内提供,这与其它强省的情形大相径庭。所以说河南省只能算得上是旅游大省,距离旅游强省仍是有些距离。前往旅游局调研时就了解到河南省计划2020年打造万亿旅游俱乐部,而这些逐年增长的人次将会大都来自外省乃至国外。尽管旅游局的张博士提出设想建议航空港区开通更多的国际航班,以此带动省内的旅游产业;但在前往洛阳龙门石窟时就发现景区内人满为患,拥挤不堪,之前前往开封、登封之时也是这番景象,如果省内旅游的整体质量和相关的旅游产业无法做好相关工作,即使带来了大批入境旅游的游客也是无用功。
不过未来是任谁也难以预料到的,而如今的郑州就如同回到了六十多年前的郑县,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均是是前所未有的。诸如“一带一路”之类的战略性规划只能说提供了一个光明的方向,具体的过程还得由上亿的河南人来努力,不过包括我在内的上亿人都坚信一点:郑州当自强,中原会崛起!
文字:吴超
摄影:一带一路调研中国行之郑州分队
编辑:朱星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