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八支部党日活动
更新时间:2012-12-29 点击次数:2575

    进入大学几近三年的他们对法学已经有了一个系统的学习,法学的基础理论素养已基本形成,但是他们距离法律实践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甚至可以说是理论与实际脱节。按照本科法律实践的要求,为了更深入的学习法学这一专业,做到法学理论与法学实践相结合,他们班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进行了一次法律实践。

    本次党日活动他们支部结合该专业的特点,让该支部的大一和大二的党员和预备党员参加,通过为这次模拟法庭服务,增加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交流,促进支部党员思想觉悟的提高。这次模拟法庭,他们以冷库纠纷一案作为案例,运用近三年来学过的有关知识具体的制定了法庭实施计划,认真做了庭审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细致的人员分工和会场的布置。

主要包括:

一、选择真实案例,最大限度按照真实的法律工作要求和流程进行模拟。实践表明,这种近乎真实的法律工作状态模拟课程带给他们的是最大限度的接触真实法律的体验,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充分调动自己平时所学的法律知识,并充分考虑到证据的运用、事实的认定等平时课堂教学所忽略的东西,全方位锻炼了他们自己的法律实务工作能力。

二、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提前让大家熟悉程序。模拟法庭能够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家对于法庭程序是否熟悉,而大家的动手能力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法律程序的熟悉上。各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通过和其他老师共同配合,安排打击阅读“模拟法庭任务书”、实地旁听法院审理、观看我国法庭资料片、观看国外法律电影,使得他们事先最大程度地了解并熟悉我国法庭审理的基本程序,这为本次模拟法庭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三、合理进行角色分配。有的角色,例如法官、检察官、律师,承担的法律工作较为具体明确,其锻炼意义较之其他角色也就更大。有的角色,例如法警、书记员、旁听人员等,真实参与度相对较小,从模拟法庭中所获收益也相对较小。大家还在角色中独创了 “法学研究工作者”,专业人士等角色,以取代“旁听人员”。要求他们对法庭审理、案件反映的法律问题进行点评,并形成各种文体的书面材料。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在单场模拟法庭中没有分配到任何实质性角色的同学,带着问题和思考来从“局外人”的角度对整个案件的审理过程、案件本身阐发的法律含义和社会意义等多重角度来认识法律、认识法庭,提升他们的理性思考水平和全方位写作水平。实际表明,这一条是值得在以后的模拟法庭教学中加以坚持的。因为它实际上表明法学作为一个宽口径的专业,理所应当培养出宽口径的毕业生。

四、为模拟提供法庭策划,现场录制,道具及后勤服务。让该支部的大一和大二的党员和预备党员参加,通过为这次模拟法庭服务,增加了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交流,促进了支部党员思想觉悟的提高。

    为使得整个模拟法庭的程序合法、执法严谨,保证法庭审理的庄严神圣,在正式饰演前他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演练。值得欣慰的是,他们的模拟法庭实践得很好,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法律实践。通过这次实践,他们增强了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思想上提高了创新意识。

    这次的模拟法庭实践,除了学习到了一些知识外,我想他们还收获了一段美丽的回忆。在这几周的时间里,为了做好这个模拟法庭的法律实践,1005081支部同学协同共进,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着,流下了共同的汗水。通过参加这次模拟法庭,加强了党员的理论修养,促进了学生党员的思想进步和该专业的学习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通过这次活动,增加大一大二大三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同学们学习共同进步,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